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正文
「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黔南」福泉牛场镇:“六个着力”助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深化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时间2023-08-15 06:40:24    

“四点半学校、童伴妈妈项目点、幸福驿站、文化书屋、家庭服务中心和群团之家,这里设施很完善,服务保障也很齐全,真的不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牛场镇的‘六个着力’工作法值得借鉴,对我们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很好的启发。”

8月14日,黔南州2023年“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黔南”活动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会观摩团一行来到福泉市牛场镇五新社区,了解参观了社区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为民、便民、惠民”这一主题,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素质的工作成效,得到了观摩团的一致认可。

据了解,福泉市牛场镇五新社区于2016年6月启建,2018年6月完成搬迁入住,搬迁安置1215户5068人,是全市最早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移民社区。五新社区自建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强化基础设施、活跃社区文化、保障社区治安、美化社区环境、拓展社区服务等方面着手,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全力打造领导有力、管理有序、文明诚信、和谐友爱、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化繁荣、治安良好的文明社区。

“住在五新社区的生活那是没得讲,群众有啥子事情都能及时解决。而且在他们志愿服务队的带领下,经常有很多活动丰富我们的生活,大家的很多坏习惯都慢慢改了过来,总的来讲真的很舒服。”五新社区居民叶方财笑着说。

文明花开幸福来。欢乐幸福的笑容展现了搬迁群众的新面貌、新生活和新风尚,五新社区也是整个牛场镇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牛场镇始终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六个着力”为抓手,助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深化。

——着力抓思想道德建设,提升文明素养。结合牛场镇堵浒翰林文化、阔龙水花灯文化,把宣传宣讲内容改编成花灯、山歌、舞蹈、小品、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思想深入人心。

——着力抓实践阵地建设,壮大志愿队伍。按照“因村施策、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原则,整合农家书屋、道德讲堂、文化广场等资源,推动形成文明实践矩阵效应,形成文明实践“全镇覆盖”组织体系。

——着力抓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宜居乡镇。以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高质量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收运一体化等工作,塑出了特色,弥补了短板,让乡村振兴的步子迈得更实、走的更稳、行的更远。

——着力抓文明村镇创建,培育文明乡风。发动群众开展乡风评议,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不断推进殡葬改革、整治滥办酒席、禁放烟花爆竹等工作落地见效,河湾组“八大碗”入选全省移风易俗典型案例汇编。

——着力抓典型培育选树,增强示范作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典型评选活动,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七届全省道德模范王华银及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贵州省返乡农民工创业之星、福泉好人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着力抓文化惠民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感。以“我们的节日-文化进万家”为主题,围绕春节、五一、中秋、国庆、重阳等重点节假日和传统节日,依托公共文化设施组织参加、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文化氛围。

“牛场镇五新社区紧紧围绕文明创建,打造了管理有序、和谐友爱、环境优美的一个文明社区,在创建惠民、创建利民和创建便民上作了非常好的示范。”独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罗贤慧说,通过今天的观摩,回去以后将会把在这里社区治理的所见所闻,结合自己地方实际,在经验上取长补短,力争把独山的社区建设成为共筑、共建、共治、共享、共荣的一个格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卢泰铭

编辑 虞思滔

二审 梁晓琳

三审 张发扬

关键词:

推荐内容